金盾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道途正一吴雪婷 > 第915章 灋庭,法兽獬豸
反贪只是反腐中的一种手段,可反腐却是关系到整个民生、乃至于官方内部的一重大决策,说是一场内部的自我肃清也不为过。

树王虽然聪明,但却没有想到崔钰会展开这么一场内部的大清洗活动,毕竟盘踞在地府的势力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若处理不当,怕是会发生混乱的。

所以树王并未往这个方面想的原因便是如此,它没有理由去相信崔钰会做出这种明显不利于地府内部安稳的事情,地府里贪的人多了去了,这抓得完吗?

树王并不太担心,可这里终究是阴律司的总部,所以它们第一次深入到这里难免会有些畏惧,这是很正常的,毕竟谁都有污点,来到这里自然是污点被揭穿的时候,这能不让它们感到害怕吗?

不过怕归怕,相比于后面黑无常所使用的哭丧棒来说,这向前的路还是好走一点,毕竟阴律司是个讲法讲理的地方,非有特殊的情况发生,一般是很少动用武力的,当然了,当审判完结之后,那如何惩罚又是另一回事了。

三公桥略长,那拱形的桥体实则是为了跨越底下的那深渊,为了防止法庭遭受到破坏,在法庭与法门相隔的那段距离,有些一个后天改造的防护措施,那便是围绕着法庭的四周开启深渊,然后用这座三公桥当作唯一的进出口,得以做到形似天险之塞的格局。

而在那深渊底下,并非就是没有尽头的,可以说在下面铺有一片片锋利的刀林,更有滚烫的热油冒火,底下的危险才是最为致命的,论谁想要攻击法庭,单要靠近都是个问题。

不过现在有了崔钰这个总司长的带领,他们一行人过桥自然是如鱼得水,也没过多久他们便站在了桥的对面,阴律司最高司法中心——法庭的大门前!

阴律司的法庭,称呼是在效仿现代,但就外面的装潢来看,却是像极了古代的建筑,也就是公堂,不过这个公堂要大上许多。

紧紧是在外观看而已,正一等人就有些震撼了。

尤其是在法庭门口放置的两只巨大石兽,通身漆黑,正一一眼就看出了它们的身份来。

獬豸!

传闻之中是代表“法”的神兽,体形有大有小,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而今在法庭门前守着的那两只兽,便外观是如此,额顶一角,通身漆黑。

而在传闻中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正因为它能辨曲直,所以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为何獬豸会与“法”产生渊源呢?这得从一个字说起——“灋”!

这是古金文字,也同而今的“法”一个道理,就连读音也失眠相同的。

灋,这字从廌去,以代表判断曲直的法律;又从水,是比喻其平如水,省廌写作法。

而在现代《说文解字》一书中,释为灋,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

灋字的造字构意,还源出一个历史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有个叫壬里国的臣子,与另一位叫中里缴的臣子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难以判断,齐庄公就让“廌”,即神兽獬豸,来听他二人自读诉状。

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獬豸没有什么表示,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

这种以角触断罪的方法,被古人用“会意”的方法放进了“灋”字的构形之中。可见,这个“灋”字造得很有深意,一是公平裁判、明断曲直,乃是我国古代先哲赋予“灋”字的基本涵义;二是“灋?”或许代表了人民心底的向往:灋应该对任何人公平如水,如遇不平,就应该坚决除去。

后来,出于便于书写和记忆的需要,“廌”字从“灋”中被隐去,简化为“法”,然而它所象征的法律传统文化并没有随之消失。

獬豸在我国古代法制监督史上仍有着非凡的涵义。由于獬豸是“法”的化身这一特性,从先秦到明清,“獬豸”形象被当成监察、审计和司法官员廉明正直、执法公正的象征,在各种场合被经常使用并作为监察御史和司法官员等的重要标志。春秋战国时,楚王仿照獬豸的形象制成衣冠。秦朝时正式赐给御史作为饰志,后遂称“獬豸冠”。

獬豸,也称任法兽,善辨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因而也称直辨兽,亦或者为“触邪”。

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可以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治狱以獬豸助辨罪疑,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

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獬豸是有着羊的身体、麒麟外观的瑞兽,拥有分辨正与不正的神秘力量,而不正者则会遭受惩罚。

此时放着两只獬豸模样的石兽在法庭门前,此举也是意义非凡。

尤其是在正一去注意到整个法庭前的外观时,他更感到阴律司对于”法”的尊重,先不说有代表法的神兽,就是法庭大门上的牌匾,依旧是以这个“灋”字书写,所以此时的法庭亦可以称之为“灋庭”!

灋庭门前有三层台阶,是以公正、公平、公开为象征,二兽拱围在中间,三层台阶层层递进,说明了法理的严肃性!

再者,在灋庭的右侧门前,还有一面巨大的皮鼓放置在那里,在承载着皮鼓的鼓架上亦刻有其名称——鸣冤鼓!

这种鼓在正一看来也没多大的稀奇,毕竟在古时候的衙门经常会有这种鼓的存在,可在现代,基本上是没有了这类设施的。

不过鸣冤鼓的由来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

相传,汉开国皇帝刘邦登基不久,他有个侄子倚仗皇势胡作非为。

一天,京城少女苏小娥正在街上行走,恰遇浪荡皇侄,他见小娥貌美若仙,遂生邪念,上前调戏。

只听“啪”的一声,小娥不知哪来的勇气,一巴掌扇到皇侄脸上。

皇侄在众人面前挨此一掌,岂肯罢休,骂道:“不识抬举的贱娼,我要你立死此地!”

言毕,夺过随从手中的齐眉棍,使劲向小娥头上砸下。

只听“咣当”一声,皇侄举起的木棍下断落在地。皇侄一愣,定睛一看,救人者原是个彪形大汉,遂令随从们动武。

岂料一随从举剑刺向大汉时,大汉猛地一闪,锋刃却捅进了趋前挥棍的皇侄肚皮,皇侄霎时倒地身亡,随从们急忙抬起尸体回府,那误杀皇侄的爪牙便串通同伙,栽赃说是大汉所杀。

刘邦获悉,下令将大汉捉拿收监,定处死刑。

脱险的苏小娥得知恩公将被问斩,深感不安,决定去闯金殿。

但禁宫戒备森严,恐进不了反惹出大祸,于是她想了个办法。一日,小娥和妹妹各持一小鼓、一小锣,敲打过街来到金殿门前,突然猛击锣鼓,连声高喊“冤枉!”。

锣鼓频传,惊动了刘邦,他下令拿当事上殿是问。

小娥胸有成竹,见了皇上从容答道:“万岁,小娥若不击锣鼓,咋能面君,我的冤情又咋能伸呢?”

接着便把皇侄劣迹、随从恶行一一呈述。

继而又恳切地说:“万岁你切莫屈杀英雄,小女冤枉事小,朝廷声誉事大啊!”

刘邦听毕,觉得言之有理,遂提“囚犯”与皇侄随从对质,那人见抵赖不过,只好招认为误杀。

刘邦因此而十分愤慨,厉声吼道:“小奴才,跟随王爷不劝其走正道,还断送其命,诬陷他人。寡人今日亲审此案,方知真情,差点错杀英雄。来人,将小奴才拉出去斩了!”

随即将好汉释放,让小娥回家。百姓闻讯,无不赞颂高祖英明。

苏小娥击鼓鸣冤这一举动,倒给刘邦一个启示,为便百姓告状,他特下圣旨,命各级官署大门必须各置一鼓一钟,并规定钟鼓一响,官必上堂,藉以显示便民、德政。

就这样,击鼓鸣冤之制,一直流传了两千余年,直至到了清末,至于流传至今便为历史中的东西了。

可如今在地府再现,不得不说的是阴律司的学习能力,其实鸣冤鼓的设置是一个体恤民情的好方法,这比什么发函警告来得便利的多,最主要的还是够直接,能让案件中所涉及到的东西在第一时间呈现出来,既不费时也不费力,且更亲民,当然唯一的缺点就是混乱,谁都可以来击鼓,若只是芝麻小的小事也拿来法庭上说,那岂不是很大材小用!

正一看着灋庭门外的这种构造,他不清楚这缺点会不会被改正,毕竟是在地府,这种缺点一下子就能够靠某种神通改正过来。

但这些都不是正一所要关心的了,对于他来讲,既然来到了整个地府最高的司法中心,那么女冤魂在阳世中受害这件事便可以得到最为公正的解决。

咚咚咚……

只见崔钰向前,在面对着讽刺的法庭门前,他拿起鼓架上的鼓槌敲打着鼓面,鼓声瞬间响起,一阵又一阵向四周传递开去,且似有一股魔力一般,那鼓声居然经久不散。

“何人在此击鼓!”随后,等鼓声终于消停之后,在灋庭门前,忽现有声音传出。

这声音像是从极遥远的地方传来一样,落入到正一耳边竟显得有些虚无缥缈。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力量的衍化方式,正一知道开口说话的人就在灋庭门内,或许是因为场地比较空旷的缘故,亦或者是因为开口说话的人实力很强,所以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以至于浑厚到有些幽远起来。

“是我!”崔钰举起手中的令牌,对着大门上的“灋庭”二字。

啾!

突然间,在灋庭二字的中间有一道清光激射而出映照在崔钰的令牌上。

“原来是总司大人驾临,属下这就开门!”随着清光收束,那声音又再度传了出来,只不过他已经知晓了崔钰的身份,看来这道清光与那块牌匾都拥有识人功能。

“我们在这等着,门很快就会开的!”崔钰退了下来,对着正一说道。

正一点了点头,既然都来到这里了,那么也就不用太急于一时,自从跟随着崔钰在一起之后,他早就没有再去关注那些鬼王一下,因为他知道崔钰的秉性,这是一位刚直不阿的判官,正一相信对方会给他一个完美的说法的。

嗡嗡嗡……

不一会儿,灋庭之门打开,正一的注意力一下子就放到这开门之声上,只见他在抬头的瞬间却突然看到镇守在门前的两只獬豸石兽突然眨了眨眼,就像是活过来一般。

正一对此,在心中大感神奇。

紧接着只见他也眨了眨眼睛,想着再看清楚一点,哪里知道当他眨完眼之后再定睛一看时却突然发现那獬豸石兽还是石兽,根本就没有动过的迹象,更别说是眨眼了,这就像是从始至终都没有变化过一样,且看崔钰的神情如常,应该也没发现石兽的那种变化。

“难道是自己看错了?”正一在心中疑惑道,按道理他还年轻力壮并未老眼昏花,看走眼这种事情又怎么会发生在他身上呢?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多想,就只听见崔钰摆出一个请势,说道:“请!”

正一亦也回神,闻言连忙应道:“大人先请!”

“一起吧。”崔钰笑着道。

紧接着他们俩个双双踏上石阶,在后边的那些鬼王见状,亦也跟随着他们的脚步,朝着灋庭的大门走了过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